针对生态治理有哪些相应的对策呢?宏盾建设有限公司下面给大家介绍下:
(一)转变管理模式,实现生态型管理
管理者转变理念,转变管理模式,要从传统的单一资源管理转向系统资源管理,实现生态资源开发、生物保护、环境规划统一协调的生态型管理模式,以达到区域资源、生态系统以及景观格局的更有效、综合的管理。建立河道管理地方政府首长负总责,河道流经区域党政主要领导负主责,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河道管理机制。河道管理必须依靠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齐抓共管。建设部门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应积极配合河道主管机关抓好城乡防洪规划,并不得审批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土地部门在审批涉及河道的建设用地时,必须首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后,方可按土地使用审批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二)规范河道采砂管理
强化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采砂、违法采砂,针对目前存在的弃渣滥堆放现象要加大清理力度,同时,对违章采砂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开采河段内划定的禁采区、限采区要严格执行,对接近生活区的采砂船只要实行夜间禁采;采砂许可证要统一验审、换证;全面开展采砂管理费的收取工作;签订采砂公司管理责任书,理顺主管部门与采砂公司、采砂户之间的关系;分筛式采挖船只改为统采式,对采砂船只建立档案编号;利用群众和乡镇力量对违规采砂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帮助调查取证。
(三)结合生态城市建设,切实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
1.解决水污染,为了对我国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水污染。水污染是长期的不重视以及相关措施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我国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要尽可能的加大相关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并对污染水源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
2.完善排水系统,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在城市内部则表现为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首先,要根据城市的地形地势对地下水道的铺设进行一个全面合理的安排;其次,要通过对地面道路的翻新以及绿化面积的扩大来遏制下雨时水流的猛涨趋势;最后,要将城市的排水系统与大江大河的清污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好的排水效果。这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目标也是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必要环节。
(四)保护河道,建设生态河流
要从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河道保护,规范人类行为,严格遵守自然规律,坚持预防为主,超前监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河流的各种资源,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生态河流。一是合理确定河流、湖泊、湿地的生态用水量,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保证维护河流自然功能的基本生态用水。二是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河道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工程生态化。